六月的快递行业是一个量大的月份。A股快递上市领军企业顺丰控股,圆通速递和申通快递上半年净利润双双翻番,增幅最大的顺丰有望实现同比增2至2。另外,京东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第二大电商巨头。净利成倍增长,3家公司上半年市比去年平均增幅较大。与之对应,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行业集中度更是创下了七年来新高。
![图片[1]_全国快递市场挤占存量“蛋糕” 业绩新增长点待解_九洲易运_专业的综合物流竞价平台](https://www.eyun56.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1658825374-image-1024x542.png)
在这一年里,极兔整合百世席卷全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5月份极兔日单量突破4000万力压申通,这一消息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3月26日,申通与中通联手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上海申通通达快递有限公司(简称申通联合),并于近期开始试营业。随即,申通成为“通达系”唯家公布“618”成绩的公司,并表示当时连续几天单量站在4500万元。不过申通所占份额已经连续五年位居“通达系”倒数第一,1月份曾被顺丰追上。另一边韵达与圆通亦于四月份进行罕见行业第二竞争。
近几年,行业并购事件不断增加,市场增速趋缓,快递企业纷纷在份额排位战中谋得新的业务增长点。与此同时,快递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每一位从业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未来快递市场又将走向何方?一些分析家指出,今后市场观察产业的角度将逐渐由份额向可持续提高盈利能力转变。
极兔借用百世来攻击“淘系“,不过“通达兔”一说还是说得太早
“如今极兔的发展速度确实快了点,但这样也就不可能让底下多有什么东西了。”“极兔会持续扩大规模,我们要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极兔”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它为什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多的关注?
6月中、下旬市场传出极兔在本月大客户交流会透露5月份它在全网日平均票突破4000万张。这意味着极兔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快递公司之一,同时也标志着极兔网正式上线运营。至此,极兔与速递物流已经完成了全面整合。据相关资料显示,极兔已经超过本月申通10.03亿,仅次于圆通15.54亿和韵达14.85亿。在几位快递员眼里,这一年极兔和百世整合了。
记者从极兔速递获悉,极兔速递已于2020年3月份在中国开业。当时,极兔凭借低价策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起网且合作商家往往都是电商平台上的拼抢者。百世集团创立于2007年,原本是国内快递龙头企业,但是近几年快递主业逐年亏损,市占率日渐下滑。在此背景下,极兔于近日宣布将其子公司上海远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转让给北京瑞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丰科技),并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工作。数据显示,百世快递2020年市占率10.1倍,2021年年中滑落。
记者注意到,极兔和百世的结合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二者是去年产业整治低价倾销中的“主角”,而争夺的最终结果则是极兔在去年10月份宣布并购百世国内快递。而此前,双方还曾就合作事宜进行过多次洽谈,但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那么,极兔是否真的要收购轴通?这次合作又将给两家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当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二者整合之后的日平均单量可以达到4500万份,荣登业内第二位,仅次于中通。
从公开场合看,目前来看,极兔的内定位为,年底收支持平,同时也想提高淘宝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重。这也意味着,极兔会从原来的淘宝业务板块逐步转向电商平台领域;同时,极兔会加大对物流和客服方面的投入力度,力争做到收入与利润同步增长。其近期和中期的目标是平抑产业“通达系”的第一股。
据悉,到2020年,“淘系”商户生产的快递量将在百世快递总量中占据一定比例。从几位从业者口中了解到,极兔已经在年内成功进入了“淘系”的业务。这是极兔继2019年9月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之后又一次成功布局电商物流领域。“极兔”的未来将如何发展?又有哪些动作?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不过也有人认为极兔暂时还没有对“通达系”构成威胁。“极兔全亏本了。同为电商大用户,极兔每只1.3美元左右,申通每只1.5美元左右,中通、圆通的单价也最多。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一些网购达人,发现很多人对极兔都不太了解。“极兔线上还能卖吗?”不少网购达人这样问。
从众多消费者和电商商家口中得知,大多数人对于极兔都有“拼多多快递商家““价格便宜““服务质量难保障”等印象。一位正在拼多多和淘宝平台上做生意的商户告诉记者:“极兔,申通和韵达都比较廉价,但是有时候没有派件或者没有电话通知就把快递直接丢到家门口,这就引发了不少抱怨。”另外一位网友则称,自己是一位普通网购用户,经常要在网上购买物品,因此对快递的质量也很关注,希望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那么,极兔是否真的如此?一位曾经在阿里1688批发平台做过生意的商家表示,极兔等小品牌的价格优势明显,“快递要合作很久,便宜但合作期间办事一地鸡毛。我还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服务。”
记者对国家邮政局通告进行了梳理,发现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极兔就一直是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目标,随后3次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评比结果都是倒数第一。
极兔为抢生意而向电商平台商家低价供货。有时候极兔也会分配中通和申通没有分配到的偏远地区,是“费力不讨好”的。近日,记者从北京朝阳区法院了解到,日前极兔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5万元。据这位加盟商介绍,总体件量提升之后,极兔对快递员底薪开始下调,而派费则不断减少。
低价抢滩的恶果,从极兔经营管理中就可看出端倪。去年7月,极兔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是客户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又是快递业务量持续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极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今年“618”,极兔在江苏某网点曝出欠薪30余万元,造成片区快递业务滞销、快递积压严重。
记者注意到,这一年,“通达兔”这一称谓在行业中频繁出现。3月16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兔业协会年会暨全国养兔业发展论坛上,“通达兔”被授予“2005年度优秀兔种企业奖”.而在此之前,它已连续获得多项荣誉。一时间,仿佛极兔已经在“通达系”里觅得席位。
![图片[2]_全国快递市场挤占存量“蛋糕” 业绩新增长点待解_九洲易运_专业的综合物流竞价平台](https://www.eyun56.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1658825163-image.png)
“如今,离‘通达兔’还差得很远呢!”快递物流业内专家表示,应该等极兔上市1年以后,称谓就可能发生变化。据了解,极兔成立于2012年8月,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人民币。其前身为瑞吉(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快递业务,主要客户包括航空公司、银行和政府机构等。当前极兔数据还未通过市场检验,“极兔离‘高端’还差了点,在格局上,数量起着决定作用”。
申通在“通达系”中连续五年排名倒数第一,在极兔的超越下成为“情理之中”的人物。
不同于极兔等新兴“玩家“,作为全国电商快递先行者的”通达系”在这一刻更像一个“守擂者”。一些券商研报称,“通达系”在电商快递领域所占比例之高犹如筑就堡垒一般。这也是“通达系”能迅速崛起的关键原因之一。在快递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通达系”的发展显得格外引人关注。首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而且现在申通首先是一个突破口。
当市场爆出前述申通单量被极兔赶超时,申通显得有些“焦躁”。申通快递作为一家民营物流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俗成绩,但随着“双十一”电商大促销活动的到来,申通也面临着不小挑战。那么,如何应对?申通官微在6月9号率先公布了今年“618”首波战报:6月份前3天申通快递揽收量较2021年同期上涨超3成。申通在6月22号再次公布,在“618”大促等等因素的带动下,旗下全网近几天几夜单量已经连续站在4500万的高位,比去年同期的增幅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头部快递公司并没有透露今年618的相关信息。不过,在6月初,申通就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根据报告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20%,净利润为430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一些市场认为申通这一举措或回击了5月份单量被极兔赶超的新闻,但是因两时段所处市场周期不一致导致可比性受到限制。
“业务量是申通最为重视的问题,对其他快递公司而言,业务量不一定排名第一。”日前,在中国国际快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报发布会上,总裁赵晓明介绍了申通业务发展情况。他表示,“今年是快递行业的大考之年。”什么叫业务量?赵小敏认为,由于申通基数偏低,必须从数量入手,从而化解市场预期。
事实上,从过去占据市场份额榜首到现在成为“通达系”尾端,申通已经历了八年时间。作为中国本土快递行业领军企业,申通在过去的7年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申通快递却遭遇了发展瓶颈。根据华创证券的研报统计,申通快递在2014年的市场份额达到16.3亿元,居“通达系”之首,2015年申通以12.3亿元的市场份额被圆通和中通超过,2017年申通又被韵达超过。到2021年申通连续五年处于“通达系”的尾端。
在此背景下,在华创证券看来,申通大加盟商模式在取得以往份额领先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受到其限制,从而错过自动化效率提高驱动规模红利发展的时机。
上半年申通所占比例从去年10.10分上升到11.11分,与上一个15.15分圆通差距4.69分,仍处于“通达系”尾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申通继去年后再次以超过20%的增长率蝉联行业第一,并成为中国快递业发展速度最快、盈利能力最强和综合竞争力最高的企业之一。据此,申通为极兔所超似在情理之中。
或许是由于份额多年滞后的缘故,申通才开始了“大放厥词”。去年12月份,申通董事长王文彬通过对行业发展形势的分析,表示申通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和长期主义的态度,“我们的山顶再见!”今年3月28日,申通集团董事长陈同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年的目标是把公司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智慧交通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又不乏理性的表述。公布2021年报的申通总监陈德军表示申通将回归行业巅峰。
根据申通官方微博透露,申通在今年6月份开始了总裁网点“亲听”行程。通过与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业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其解决工作难点问题。同时也是为实现总部年初制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夯实基础。记者从申通获悉,在这次“亲听”活动中,申通不断将自信传达给基层网点。
投资者们也意识到给申通留下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申通前控股股东德殷控股和实控人陈德军和陈小英于2019年8月份与阿里巴巴达成《购股权协议》。根据该协议,阿里将以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申通旗下部分股权,包括申通快递全部或部分股票及现金等资产。此次交易完成后,申通仍是阿里全资子公司之一。协议规定阿里在2019年12月28日起3年内享有收购协议所规定公司股东股份的权利。阿里于2020年9月份间接取得申通快递10万股,并累积间接拥有申通快递旗下上市公司10万股。如果阿里于今年12月27日之前行权完成对应股权转让,到时总计持有申通46万6千股作为实控人。
这一年投资者平台关于阿里行权与否热议不断。有人认为,阿里入股申通可能会造成业务下滑;有人担心阿里持股后,申通会被边缘化;也有人担忧,阿里入股申通会导致公司股价大跌。有的人期待着阿里能通过对资源的整合让申通再次登上“老大”的宝座,有的人担心申通的缔造者变现离场后申通会是下个百世。
其实阿里向申通渗透早已经开始了,王文彬本来是阿里菜鸟网络的总经理,在2021年2月份“空降”了申通。所以在很多投资者眼中阿里更倾向于行权。而事实上,阿里对申通网达的持股比例也并不高。在股权激励方面,阿里有自己独特的做法。股权激励与现金分红相结合。如今更有人注意到阿里行权均价20.8美元,行权股价过低极易引发全面要约收购退市事件。申通快递七月二十二日收报12.62美元,市值达193.2亿人民币,该股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涨了66.6美元,年内上涨了38.3美元。
注意:2021年度申通快递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是-26,03.10元,由于和其它数据差异太大,所以没有显示在图表上。截止到2022年7月2日,中通快递、韵达股份等公司还未公布2022上半年的业绩数据。从目前的经营情况看,申通快递和韵达均已进入了盈利周期,预计2021年下半年将迎来利润释放期。资料来源:Wind
注意:截止到2022年07月22号,中通快递还没有公布2022年上半年的业务量。根据《关于开展“双百”活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中通快递将组织各分公司及子公司召开2021年度业务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上半年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今年上半年快递企业排位重新“洗牌”,各出招争夺份额
随着申通和极兔展开“排位战”,上半年行业排名已经公布。这其中有哪些变化?行业发展态势如何呢?近日,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了《2019年1—5月我国快递市场运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统计,今年6月我国快递服务企业实现业务量102.6亿,比去年同期增加1亿,业务收入976.7亿。记者发现,今年6月份整个行业的快递量达到了全年的最高水平。
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和顺丰控股已经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盈利能力都取得了亮眼成绩。其中,圆通速递和申通快递的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了50%左右与90%以上。在快递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属不易。具体来说,圆通速递净利润为17.71亿,较上年同期增加174.00万元,顺丰控股净利润有望达到24.3亿~25.8亿,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16.00万元~236.00万元。
对上半年扭亏为盈的情况,申通快递认为,在此期间全网协同和规模效益的出现使得业务量和市场份额都有了较大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2021年相比,3家快递公司在以上表现上实现了预盈,市场份额都有一定提升。比如圆通从15.3上升到15.3,顺丰从9.3上升到9.3,申通的上升幅度最大从10.3上升到11.3等。在同一时期只有韵达出现了减少的情况,从16.1减少到16.1。从行业整体情况看,我国快递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速逐步提升。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国内快递市场需求稳步增加。总体看,上半年4家企业市场份额之和有一定提升,从2021年52.1提高到53.1。这4家公司的排位分别是韵达,圆通,申通和顺丰,尽管整体上没有变化,但是半年内企业之间却出现了几次超越的情况。
已经连续三十九个月市场份额居业内第二位的韵达,今年却惨遭逆袭。4月份行业单量在疫情冲击下较去年同期减少11.1单,韵达较去年同期减少19.3单,韵达在15.3单市场份额被16.3单圆通逆转。随后韵达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截至5月底,韵达线上业务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线下门店也逐步复工复产。但疫情对快递市场的冲击并未消失。一直到今年6月份韵达才回到业内第2位,占比15.3。从上半年的情况看,行业业务量的平均增长率是高达,除了中通的未公开数据之外,“通达系”只有韵达到了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下。
而在圆通今年4月份份额反超的时候,就有人认为圆通有“抢第二”的能力。记者发现,圆通近年来加快构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体系,也加大了航空货运市场布局力度。截至2018年6月末,顺丰快递在中国大陆地区拥有近400家网点和超过300万名员工,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商之一。财报披露,圆通航空业务去年营收比上年同期上升36.9亿元,毛利率下降了0.94倍。
赵小敏认为,在疫情影响逐步缩小的情况下,国际航空业务能否在近两年内保持优势,这是圆通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2020年春节后快递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圆通仍保持着较好的盈利能力。”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记者采访时,她表示。另外,圆通速递总市值从2021年超过300亿上升到现在接近700亿,站在资本市场角度看,圆通严重透支了业绩,其未来策略至关重要。
除了“通达系”,顺丰也曾于年内实现了对申通的份额追平。近日,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透露了这一消息:目前,公司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而申通仅占30%左右。那么,顺丰为何能取得如此快速发展?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呢?今年1月份顺丰业务量为9.89亿,和申通相当。记者获悉,顺丰上次月度业务量超过申通还是在去年6月份。部分券商研报称顺丰份额上升系电商件拉动。
一直以来顺丰时效快递都贡献了主要收入,但是近年来顺丰却不断加码制造经济快递产品。2020年顺丰创立了以经济型和下沉电商市场为主的丰网;2021年顺丰把电商特惠提升为快速电商标。不过,低价经济中快递产品提升的收入并没有挡住净利润下滑的势头。根据《中国物流报告》显示,2018年速运部实现利润15.2亿,同比下降22.4%;而京东集团、苏宁云商等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现象。目前顺丰处于经营困难时期。2021年顺丰主管经济快递的速运分部净利润为38.3亿,较上年同期减少54.3亿,净利率从2020年6.10亿下调至2.10亿。顺丰方面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在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增加、各种资源成本上升,而经济快递产品在产品结构上的比重上升,由于还没有实现较好的成本效益,给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近几年顺丰市场份额增速见缓慢,上半年9.15成为顺丰七年来最高。
行业观察
电商快递进入格局均衡阶段后,产业可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会更加值得重视
快递龙头企业在市场份额竞争的背后是集中度趋高快递市场。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6快递及相关业务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业务收入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据统计,近年来快递和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整体呈增长态势,上半年达到84.7分,创七年新高。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受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影响,2017年产业发展步入整合期,一些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致使市场集中度逐步上升。
从去年开始,快递行业的并购越来越多,京东物流也会在今年并购德邦。不过,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内,快递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快递市场还会出现一些新企业进入该领域。随着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加快,快递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快递市场壁垒重重导致新企业进入快递市场越来越困难,随着市场大宗交易结束,快递行业整合并购也会继续进行。
与此同时,快递市场的发展速度正在减缓。快递业务是现代物流服务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形势和行业环境变化,我国快递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201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快递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统计,最近七年国内快递业业务收入增长率整体上呈现逐年递减态势。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3.7%。
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极兔出击“淘系”,顺丰加速沉降,还是“通达系”密集向差异化竞争转型,更是各商家寻求快递市场既有存量的利器。不过,随着行业格局的变化,“谁能抢到最后一块‘蛋糕’?”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快递品牌之间已开始明争暗斗。前述中通加盟商称,尽管各商家自身主营、定位清晰,却希望分得彼此一块“蛋糕”,“今年电商快递不容乐观,我们希望能在业绩上寻求新增长点”。
星图数据在《解读2022年618全网电商销售数据》中显示,综合电商平台全年实现销售5826亿,同比只增不减。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快递业务量中估计有一件是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换言之,快递行业这几年的转型本质上就是电商端的发展推动,因新业态而建设新增量。这意味着,快递业未来将从“增量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即从粗放型经营走向精细化运营阶段。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转型呢?首先需要做一个前提性的判断。若后续不进行大范围业态变化的话,快递市场将是在当前众多电商平台的竞争格局中,不断向下演绎发展而来。
“快递龙头企业既要直面传统业务发展压力,又要不断开拓新业务,而非仅仅在各自‘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物流与采购博览会上,中国邮政速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功作了题为《发展新模式、转型再升级》的主题演讲。若仅追求某项业务,一是造成产能浪费,二是原有业务将面临瓶颈,新服务需求一旦产生,不及时跟进将面临淘汰风险。
华创证券日前在研报中表示,电商快递已进入格局均衡阶段,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里,已不存在价格战基础,未来市场观察产业的角度将逐渐由份额向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转变。电商快递行业在2018年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头部企业凭借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而中小规模企业则处于被淘汰边缘。格局均衡期,是龙头公司谋求进一步提高定价能力的窗口期。